“黄河上最美船工”任凤祥
任凤祥,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峪口乡南河底村村民,被当地群众誉为“黄河上最美船工”、“生命的救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黄河抢险救人英雄船工”、2012年度“感动陕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5年,荣膺第五届见义勇为全国道德模范。
荣誉是压力也是动力
南河底村地处黄河岸边,与山西省临县遥遥相望,村民大多以摆渡为生。今年58岁的任凤祥,在黄河边“渡”过了40载春秋。
日前,记者电话联系上任凤祥时,他已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黄河白云渡口。谈及获得第五届见义勇为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听筒里传来的声音依然难掩内心激动:“国家能给我这个荣誉我很开心,同时我也感到了压力,但压力下做事更有劲头,更有动力。”
“我只能继续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救人这件事我一定会永远做下去,同时也把我的志愿服务队做大做强,影响身边的人加入志愿服务当中。”相比去年第四届的提名,第二次来到北京接受颁奖,任凤祥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救人不图报酬,接送病人免费”
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任凤祥,有着一身好水性。18岁那年,他第一次在黄河里救起了一名落水者。事后,被救的人买来两斤挂面上门感谢,母亲当时的一句话让他铭记在心:“有没有这两斤挂面,你以后都要好好救人。”
作为一名摆渡船工,40年来,任凤祥先后挽救了80名落水者的生命,救助500多名身陷险境的群众,免费接送过往黄河的病人600多人次,把见义勇为的品格刻印在日复一日的摆渡船上。佳临黄河大桥建起后,任凤祥的摆渡生意日落千丈,但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依然坚守着心中多年来的那个信念:“救人不图报酬,接送病人免费”。这是他给自己,也是给船组所有成员早就定下了的规矩。
看似平静的黄河下,无人知道暗藏了多少漩涡,卷走了多少生命。年复一年,黄河不曾改变,却仍有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到生死相隔的无尽痛苦中。
说起最危险的一次救人经历,任凤祥至今心有余悸。有一次他背着高粱袋子游泳到河对岸,途中看到一个小伙子在黄河的浪涛中挣扎,明显已经体力不支,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救命”,眼看就
要被激流吞没。
没有丝毫犹豫和迟疑,任凤祥当即朝溺水者的方向游了过去。尽管卸掉了高粱袋子,可由于水急浪大,两个人很难靠近岸边,他就托举着小伙子一直漂游了十几里远。上岸后,任凤祥整个人都虚脱了,一尺高的沙台怎么也爬不上去。溺水的小伙子来自陕西安塞,任凤祥不但给浑身湿透的他换上了一身自己过年时才舍得穿的新衣服,还把当时家中仅有的13元钱送给小伙子做路费。
这么些年过去了,任凤祥说,他一直忘不了1986年4月11日,那一天时逢佳县白云山庙会,山西省临县克虎寨(今改为克虎镇)的一艘机动木质客船严重超载,在驶往白云山的途中沉没,船上的171名乘客全部落水。
“仅几秒钟的时间,整个船都沉没了,霎时,一片黑压压的头……”任凤祥回忆说,当时他正在南河底渡口和6名船工修船,发现上游有人遇险,他们立即跳上河边的一条手摇木船,拼命赶往事发地点。上船后,任凤祥立即掌舵发令,大声吼着立下了两条规矩:第一,只许救人,不许捞东西;第二,先救活人,后捞死人。小船以最快的速度驶向落水人群,哪里落水人最多就冲向哪里。最终救起31名落水者,其中29人生还,还打捞起9具尸体。
成立服务队弘扬真善美
其实,在黄河里救人,纵使自己的水性再好,施救者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生命危险。但任凤祥说:“这是我做人的本分。”
为了提高施救速度,从而挽救更多生命,2004年,任凤祥不顾妻儿反对,毅然拿出家里仅有的4万元钱买了一艘快艇,这为他日后救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每年夏天,到黄河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溺水事故时有发生。马上年过花甲的任凤祥在2013年组建了“任凤祥志愿者服务队”,把南河底村15位水性高、品德好的村民组织起来,义务开展志愿服务。
如今的白云渡口,不再是任凤祥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18名志愿者在两年时间里,从黄河中救起19名溺水者。此外,他们还陆续开展了“爱心助考”、“抢险救灾”、“义务植树”、“关爱环境”、“关爱社会”等志愿服务。
“自小生活在黄河边,比起其他人,我们更熟悉黄河水的‘脾气’。看到人落水了,你说我们不救,还有谁能救。”任凤祥坦言,服务队一直是他自掏腰包维持着,虽然自己没什么收入,但无论怎样,服务队和救人他一定会继续做下去。
来源:人民政协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