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聚人寰醉奇葩
——著名作曲家 古筝家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王天一
文/艾国文
星月稀息,风籁俱寂。1991年5月29日深夜,正是劳累了一整天的人们酣眠津呓的时候,就连醉舞欢歌的大自然都已进入了深恬沉痴的梦谷。然而,王天一却睡意全无,激情难抑。他时而急踱于橱前空地,时而依窗远眺浩淼的夜空旷野,时而扣击黝黝的椅背桌面,感慨、挽惜、焦虑、激昂的心绪像决堤的洪水,在他的胸膛交织撞击,叠跃激荡。
当日,全国古筝艺术研讨会在朝阳市落下帷幕。作为朝阳市主管文化艺术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天一,理所当然地参加了这次会议,当他自始至终置身于这次会议的全程后,立时让他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优秀乐器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就诞生于日渐强盛的秦国。由于西北高原那广柔、敞朗、雄浑、壮阔的苍原黄土赋予它的精华,由于炎皇源头人们那勤劳、聪慧、善良、坚韧的潜质深韵给予它的灵秀,使它凝结众多乐器的精华而称雄乐林。缓延的琴箱象征大地,浮跨的琴弦酷似彩虹,看上去古朴典雅,纯混粹汇。上有4个8度,两个弹奏区域,所以它音韵绵长,可余音绕梁;音色润美,可羞花闭月;音域宽广,可闻虫蛾细语到山崩海啸。它取触动、震荡、虚抚为之鸣响,代五行三界七情六欲的宏微变幻发出声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震撼力、诱惑力和聚激力。古往今来,一直倍受世人推崇和欢迎,为数可数而又优美绝伦的乐曲,不知醉倒过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权贵、吏工商贾和平民百姓,尤其在唐开元、宋熙宁等历朝兴盛时期,古筝更是辉煌鼎盛、曲绕万家,很多外国人也极为欣赏,许多艺术家都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古筝。所以世人称它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贯以“万乐之首”、“千音之最”的美誉,是中华乐器之林的佼佼之冠。
在王天一的心中,这样一种代表中国乐器最高品味的乐器,这样一次代表它现状命运的研讨会,应该是纙袂满堂、群英荟萃。可哪里会想到,时至今日,仍是那些传统曲目和技法及少得可怜的新曲目新技法呢,这怎能不令他扼腕叹息,不令他焦虑疾首呢?他也曾多次咨询过主管部门的一些情况,他更反复问询过许多专家,为什么不使这朵奇葩保持盛况、发扬光大呢?然而通过交流了解,使他恍然认识到古筝艺术面临的困境不是说说就可以改变得了的。
其一是古筝本身的局限,古筝虽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但和钢琴、唢呐、扬琴等乐器比起来,具有缺音少律、转调困难的缺憾。唐、宋等朝代皇乐中的古筝场均用13弦演奏,清代改为12弦演奏,近代虽屡经专家们改进,增至16弦、21弦、25弦,也曾研制出不同类型的转调筝,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致使众多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困扰徘徊、无从发展。其二是古筝艺术的理论至今未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文案,来指导学习和演奏,多是手把手的传教因袭,而未依据科学的统筹与规则,这也使提高和普及古筝艺术难出瓶颈。其三是演奏方法、演奏形式、演奏技巧落后,甚至还停留在古代的单调呆板、枯燥冗腻的状态,面容地埋与长发之间,不要说观众看不到表情,就是摄影师也为只能拍到“脑瓜顶”而头疼,形体也如木凋泥塑,无息无动,形同诵经,令人乏味生厌,烦躁难持。总之,古筝艺术已与它诞生的岁月一样,远远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落后于人们的需要,落后得连表现一些古曲内容都感觉不足,更不用说体现当今时代快节奏、高速度、大起伏的生活旋律了。
王天一要承担大胆创新古筝艺术这副重任,对他来说真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他觉得自己不是音乐院校科班出身,也没进过专业艺术团从事过古筝演奏,投身这个领域成功与否,前途未赴。其二他身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名副其实的政府官员,涉入古筝艺术发展领域,誓必要涉及一些演奏、教学、研究活动,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思想严重、至今还在起着支配作用的时代,会不会被人们视为不务正业,从而看轻甚至眈误升迁呢。其三,王天一的家庭是典型的儒仕之家,世代相传着没有条文但却在严格遵守的戒律,那就是人人都必须精通音律、熟谙乐韵,但又不许以此为业,更要远离娱场。只这三项就足以让人望而怯步,更不要说资金、场地、人员、器具等一个又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了。这令王天一在那以后的十几天里,都在苦苦思索,衡量选择。
王天一毕竟是新时代的知识型干部,有着常人所未有的远见卓识,更有着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情怀与品格。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沸腾着他的热血和思绪。自己从小就深受家庭熏陶,苦练多种乐器,特别是对古筝情有独钟,优秀的古筝名曲几乎每首都耳熟能详,后又专攻作曲。他不容默视的是我们这样一个央央古国,竟没有一件叫响国外的乐器,西方的钢琴仅仅出现300年,就已遍及全球,而我们的古筝具有2000多年的辉煌,就其外形、音色、表现力来说,完全可与任何乐器比美,也是唯一在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聚焦中可以抗衡、甚至超越西方乐器的民族乐器,如果古筝不走向世界,中国还有什么乐器可走向世界呢?可它现在却凋如落花,默近蒙尘,它应该复兴、应该崛起、应该让世界聆听它的美丽音韵和珍奇绝唱。更应该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不但是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中国民间更有着这样浩荡天地、醉人身心、无以伦比、美妙异常的古筝艺术。若真的将古筝艺术推向了世界,那是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之魂、自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大事业,这是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时危拒失得,创业难两全,关于人说什么,尽管让人去说,家族如何看我,后会自然有期。王天一在痛苦的思绪中几经挣扎之后,毅然地抛弃了世态俗念,违逆了家世的遗训,迎着筝界的巨大难题,面对弘扬古筝艺术坎坷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发展古筝艺术的风雨征途。
当年,王天一潜心地做起了发展古筝艺术的大事和实事,他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和作家的优势,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拨繁索质、剪乱理序,并且具有和应用了他极强的将实践上升至理论、同时又用理论规范、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运用自己聪慧、学识、音律、文字等良好的综合基础,深入古筝艺术的核心领域,调研专究、汲养创新、顺理成章,推敲锤炼,筛选和创造着古筝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他凭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和个人魅力,选贤聚才、涓涓汇流、言传身教、倾力凝结,组建女子古筝乐团,发展女子古筝新筝乐团。他忆技敛识、问艺寻师、编类配套、循级成章、理顺、完善、构建着古筝系统理论,整理、创作了古今古筝名曲和乐曲。从那一天起,他从无闲暇,从无懈滞,总是那样晨昏砥练,厉兵抹马,重负不歇,淘金铸宝。终于,在1997年盛春季节而石破天惊,飞凤腾蛟。
1977年5月,伴随田野山川的绽红泛绿,中国“大风杯”古筝艺术大赛如期在江苏举行。“大风杯”古筝大赛,是高规格的赛事,在这样的大赛中获得荣誉,就是在全国的古筝界得到认可,趋近名家。王天一通过七年囊虫映雪,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他率其女子古筝乐团的5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大赛中,这些选手超凡脱俗、泛新溢萃,一路攻关陷隘,所向披靡。大赛落幕时,他的学生竟有20多人获奖,7人之多获得名次,选手王昕阳一曲《故乡行》更是举座震惊。《故乡行》是王天一原创的一首古筝乐曲,全曲描写了游子回归的情景,难度程度很大,是一首非高水平的古筝演奏家所无法完成的作品。王昕阳由微到轻、由轻到重,接着一个轮砸扫摇,洞开了乐曲的意境,只见她的纤指在筝弦上柔滑翻飞仿佛冰上芭蕾,形体随情境起伏状如春柳拂风,方方面面协合统一,台上台下融汇贯通,将乐曲的意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所有听众如狂如痴、醉无遐顾。最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爆出了大赛最高分的亮点,获得了金奖的第一名。
七年磨剑,一朝冲云。这场全国“大风杯”古筝艺术大赛结束之后,王天一被推上前台并名声雀起,他的学生相拥而笑,许多学生家长也围拢恭喜,更有许多同行向他表示祝贺。此刻的王天一也确实百感交集,高兴万分。他的想法终有实现的可能,他的目标也终于迈出了坚实可行的一步。然而此时却又一种不协合的声音,有些简直是向他发难指责、甚至含有嫉妒的成分了:“这是怎么了?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教出的学生也能获奖?”、“这简直乱了古筝的弹奏规矩”、“放着好好的副部长不干,搞什么古筝教学……”一时间闲言碎语、冷嘲热讽如锥而至,对于局外人的种种说法,王天一倒未放在心上,因事出大众预料,不认识、不理解在所难免。但出于古筝界尤其还有个别筝人的这种非议,却令他难于接受,黯然迷惘。要知道,他这样挣拓拼搏,正是为了创新古筝艺术,他这样呕心沥血,正是为了再度让古筝艺术崛起和弘扬。他火样的炽情痴心却遇到这样一股冰水般的冷意。
王天一变换了往日急急匆匆的步伐,两只脚有意无意地缓缓交替,魁伟的身体没有往日望路前倾的奔忙,只是更加俊拔笔挺地信步前移。细雨在他的身前身后扯遮起层层远去的雾幕,斜风吹抚起他平常板整的衣襟和头发,七年的风霜雨雪,坎坷曲折,在他的头脑里正如云游移,似影轻掠。
七年来,他为了不给自己身份和所在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和错误理解,他一切都一直是低调行事,避免声张。在当时鱼龙混杂,到处都开办声、器乐班,激烈争夺学生来源的情况下,他却不能大张旗鼓、不能打广告消息的招收学员,而只能靠他骑自行车,到有关学校和居民区去调查走访,动员邀请有素质、有兴趣的学生学筝。
12岁的马娜,看到小伙伴们跟王天一学筝,弹的眉飞色舞,流水行云,便也蒙生拜王天一为师的想法,回家跟妈妈要求学弹古筝。当时马娜的家境十分困难,很小就没了父亲,十岁时母亲又下岗失业,为了减少费用,妈妈带她回到姥姥这所大杂院子里生活,妈妈及舅舅、舅妈、姨妈和全院子里的人听说她要学筝,都摇头叹气,“生活这么困难,哪有钱给你买筝?再说家里祖宗八代都没见过古筝的模样,你小黄毛丫头不是意想天开吗?”正当马娜万分失望、望筝怯步时,王天一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摸黑找到了马娜的家,对马娜和她的家里人说:“孩子,只要你有兴趣,你就下决心学吧,凭你这素质是一定能学好的,没钱不怕,我们大家会帮你的。”一席话,让幼小的马娜万分激动,一股泪水夺眶而出。后来王天一和古筝班里的同学真的多次帮助她度过难关。就这样,王天一的古筝班多了一名学员,古筝界增添了一名优秀的演奏家。
在他教的学生当中,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古筝家姜淼。姜淼出身于工人家庭,当时生活十分拮据,自己买不起筝,又对学筝充满渴望,在学筝的过程当中,常常用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小文具、小笔记本啥的和只要能拿得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跟别人换一会筝弹,后来实在没办法,她竟将课堂上的内容牢牢记下,回家后竟在一张大纸上画出筝码筝弦,用心里的记忆和领会,按着纸上的筝弦筝位弹奏。王天一得知这一情况后望着这位学生什么也没说,立即减免了姜淼的全部学费,并把自己心爱已久的一台古筝送给了姜淼,发誓要教好这位学生。后来在姜淼因要及时赶往学堂上课而骑车冒雨疾行、在马路上摔伤的时候,王天一听说后又立即放下手中课本赶到医院探视病情,并冒雨奔走为姜淼请来全市最好的骨科医生,恳请一定要治好姜淼的这双手,一定要恢复好姜淼的手指。这两件事,感动得姜淼泪如雨下,发誓一定要学好古筝,要把王天一老师弘扬古筝的心愿发扬光大,做个优秀的古筝家,一定要让古筝再度辉煌。果然,十年后,姜淼成为国内国际古筝新筝双重冠军,她的筝艺和声誉已传遍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区域。
他的侄女王冬婉,自4岁起就跟他学筝。后来在学筝和考学的问题上,冬婉与家里发生争执,王天一为此亲自到冬婉家忍着指责和不理解去说服冬婉的父母,他说冬婉学古筝比考大学会有更大发展,并动情的说:“我们在古筝事业需要冬婉这样的人,这对发展民族文化有重大意义,别人无法理解,我也无权力强迫,可咱家的人一定要为这项事业做出牺牲,做点贡献哪……”一席话语,王天一的真情跃然纸上,也令冬婉父母感慨不已,情融大义,更令王冬婉信心倍增、热泪湿襟,她果然未去读大学而献身在民族艺术的发展中。几年后,她也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古筝演奏家,演出和教学的足迹遍布欧、亚的许多高等学府和顶级艺术的舞台上。他为动员、争取一个个学员学习古筝,热爱古筝,花费了太多太多的心血,用去了太多太多的力气,这种情况一直到他结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在朝阳市红旗学校建立起古筝教学中心以后,一些学生家长看到和听到他教的效果比别处都好、主动送来学生或推荐给他的学生时,才开始略有好转……
他为不眈误部里及副部长岗位中的一点时间和每一件事,每一天都是在下班后或上班前的休息时间,在学校放学后腾出的教室里或是在自己的家里,或是到学生家里给学生流动上课,上完课还要整理教案、体会及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等文稿。尤其是周末、双休日,他都从清早开始讲课,直到晚上九点、十点,两天多连续下来,有时真感到上床都没有力气。他教学生不是按部就班,以时敷数,而是真正拿出自己的本市、感情,最新的成熟技法和感受,善待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来把学生教熟、教好。他为了加快弘扬古筝艺术的进度,时常按计划为学生加课,想办法校正学生的偏差。一天晚上他来到学生陈古音家教筝时,走到门前听到屋内筝响着筝的练习曲《秦桑曲》的旋律,他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尽快改错归正,就停在门外静听起来。当时正值数九寒天,斜飞的雪花像冰片一样随着北风刺在他的身上、脸上、手上,皮肤像刀割一样疼痛,浑身像置于冰窖一样寒冷,但他一动未动,忘了筝声以外的一切,他暗暗的记着哪里存在着不足,哪里还有提高的潜力,一曲下来,脚都有些麻木,但他高兴,他掌握了真实状况,找到了影响进步的症结,对陈古音演奏好《秦桑曲》这一古筝名曲给予了关键性的指导,使陈古音在以后的几次大赛中,将这首乐曲弹的情境交融,惟妙惟肖,震惊了整个筝坛。在一次汇课中,王天一发现马娜的练习曲《红星颂》弹的没有起色,当即批评了马娜,后发现马娜失常、焦粹的面容充满了委屈,于是收住严厉的话语,向别人打听起马娜的近况,当他得知马娜中考学习紧张,姥姥又得了重病,需她照顾,又没钱看病时,王天一不但主动缓合态度,而且还布置姜淼、王冬婉等学员,组织大家帮助马娜度过缺钱给姥姥看病的难关,赶上大家的练筝进度。马娜感动不已,决心不负众望,学好古筝。果然,马娜后来成了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的佼佼者,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古筝新筝大赛的金、银大奖。这样的事迹在他的教学中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他时刻想着自己的学生和所承诺的事业,为了自己学生的成长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扩大,可以说他不惜自己的一切。
最值得一提的是,王天一在创办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的时候,简直到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程度。王天一当时就意识到,古筝艺术最具潜力、最有影响,最具民族性也最具世界性,哪里吧古筝艺术发展起来,哪里将来就一定会令人瞩目,步入辉煌。但他知道,要想搞好这样一个文艺团体,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投入,肯定是困难的,及时退一步讲,也是缓慢的、坎坷的,于是他左右奔走,提议申请,呼吁建立一个国有或地方的古筝乐团。但当时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高潮,各文艺团体纷纷走向市场,更有的转轨解散,他这种心愿当然也无法实现。但王天一不气馁、不灰心,国有的不能建,就建民营。带着当时古筝的窘况进入市场当然令人望而生畏,那么,无人敢挑这个大梁,他就亲自出马闯这个市场。众所周知,人、钱、物齐备建个文艺团体都并非易事,何况说他是在无场地、无资金、无设备的“三无”情况下白手起家呢?但王天一在心里的那个远大目标激励和指引下,无怠无阻,无怨无悔。没有场地他不耻求人,借寄他处。当时朝阳市红旗学校比较支持他,借给他一件教室,于是他的朝阳红旗古筝艺术团的牌子就在这里挂了起来。没有设备,他就因陋就简,以旧翻新,将有些文艺团体淘汰的灯光、音响等废设备,他收购来进行修理改进,充实进自己的团里,更有些设施用品他自行设计,自己制作。尽管他节省得到了精打细算、一分钱分成几瓣花的程度,但还有需要购买的古筝、符合最基本演出要求的服装、道具以及日常用具,办公设施、人员工资、办证取照等大量需要资金的地方,没办法,他拿出了自己以前的全部稿费和全部教学学费投了进去,后来连家里的积蓄和个人的一半工资都拿出来维持这个团的生存,最后实在难以继续,他想到面向社会服务、增大教学广度来延续襁褓中的小团生命。那些日子,他找遍了朋友,找遍了熟悉的商家,恳求他们为这个乐团安排些演出,填补些费用,但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管顿饭菜,给钱的很少。记得当时有一些商场在他们演出完后,给了他们2000元钱,这令王天一这样倔犟的汉子都差点流下眼泪。他为这个团的生存发展付出得囊空如洗,他为托起这项事业躬耕犁行。
然而,他的这一切竟不被社会和亲人理解,尤其是竟不被古筝界的个别筝家所理解,这怎么不令他倍感伤心、胸生惆怅呢?重压之下的王天一,内心世界波澜起伏、冲撞交织,但他那魁伟挺拔的身材依然是那样昂扬坚毅,如墨的分发依然是那么翘回梳整,方圆的脸庞俊毅中带有深沉和宁静,一双剑眉下的眼睛依然在近视镜后睿亮深遂,当晚,他双手插在西裤兜袋里临窗默立,静静地注视着天地线下的街巷、绿野、岱山、曲水,思绪着人世冷暖,艺界炎凉……王天一不愧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和学问型的专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他祖辈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宽厚敞朗、容物超尘的广阔胸怀。他细细地想起来,着没有什么可看不开,而是应该珍惜和高兴才对,自己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人,教出的学生竟然有这么多人获奖,居然还夺得了冠军,这怎么能不使人感到突兀?自己对古筝的技法融入了那么多的新内容、新形势,怎么能让一些沉于旧框、埋头教筝的人们接受得了呢?但这也恰恰说明他新的筝法已被音乐界的主流认可,代表着古筝艺术的发展方向。这些即是对自己不同看法,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启示,这就是说如何能把自己从多年实践中探索发展的技法,更加合理的与传统筝法的精髓融为一体,使古筝艺术的理论、技法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更加民族化和审美化,以更充分、更淋漓、更透彻地表现所演奏乐曲的主题、意境和情感为方向,这样对古筝的艺术尽快发展将更为有益。他的心渐渐平合了,从这一天起,他更深入全面地研究古筝艺术,更严格地把握教学内容,更扎实地提高每位团员的表现技术,更切合实际地总结、吸收、融合、完善古筝艺术的理论与技法,通过这些更高层次的分析、综合与建设,使他更加坚信,在民族乐器中,没有什么比古筝更完美、更神奇、更易被人接受和喜欢的了,古筝不向世界普及,中国真的再没有别的乐器可在世界普及的了。自此,他的感情、追求和目标都有了质的升华,他迸发出内心的最强音,他立下他铿锵的誓言,一定要让中国的古筝走向世界,一定要让全球响起筝声。有了更高远、更宏伟的目标,他就更不在意一些不协合的说法了,他也更加艰辛、细致、科学地投入了工作了,他决心要用他的努力,他的心血和汗水,把古筝艺术推向一个个的更高台阶。
果然1999年,在全国声器乐大赛中,王天一率领1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这次大赛是全国建国以来门类最多、人数最多的一次专业业余同台较量的综合大赛,26个省、市、自治区的2600多名选手争奇斗妍,各展神姿,争夺此次大赛的桂冠。经过激烈的角逐,又是王天一队登上全国瞩目的冠军宝座,他们囊括了儿童、少年、青年三个古筝组别的全部第一名,获得各个奖项、名次的学生多达30多人,夺取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次赛后,王天一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聚焦全会的目光,被与会人亲切称他们是古筝界的“王家军”,就连成绩裴然名居第二的上海代表队也诚恳地与他们交上了好朋友,许多名校名团也可以聘任她们开设古筝教学中心和相关机构。
王天一和他的古筝乐团的名字不径而走,雀起南北,但筝界的不协合声音仍然存在。在2000年王天一和他的古筝乐团参加4年一度的全国第四届古筝研讨会时,有的人还不支持,甚至提出“如果王天一的乐团来演,我们就不参加了”的抵制意见,当时组委会中有人怕影响会议情绪,也通知王天一不要参加这届研讨会了。王天一这时的思想斗争异常尖锐,他真怕因自己影响这届研讨会、哪怕是哪一个人的情绪,但他更觉得,既然是研讨会,就是研究古筝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这支队伍从理论到技法可以说对古筝艺术都有明显的改革、提高。供大家品评,与大家切磋商榷,不是更有必要吗?自己这样辛勤努力,不就是想带给古筝艺术的生机和活力吗?我们可以不争名次,不要奖励,但我们革新和完善的成果应该让大家看一看哪,是非功过该由专家和观众评说呀。想到此,他据理力争,几经周折,终于赢得了主办部门和广大专家的支持,他带领30多名古筝乐团团员、经过10年刻苦训练的古筝演奏家们齐下扬州赶赴大会。轮到王天一的选手们上场了,由于演出前即有场场冷清的惯性作怪,有因事前有人说他们的风凉话,所以在他们专场演出的大幕刚刚拉开时,观众更是少得可怜。但他们不畏冷淡、不惧成见,凭着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娴熟独特的技法,满怀信心、满怀热情地走上舞台,一丝不苟地展现起他们优美绝伦的神姿绝技。
说到他们的素质和品格,不能不叫人佩服。全国、国际大赛双料冠军王冬婉,在一次大型专场演出中,刚一上台落座弹筝,她坐的琴凳右前角凳腿突然折断,她硬是用自己的一只脚支撑着半身、有时甚至是全身的重量,将近20分钟的高难乐曲《春寒秋诉》演奏下来,而且演奏的细腻入微,潇洒自如,只是谢幕之后,她的那只脚已经麻木红肿了。
他的学生赵勃楠现在已是国内国际大赛的蝉连少年冠军,但在他年仅13岁参加1999年全国少儿声乐器大赛的时候,正当她飞轮玉指急展双臂,将王天一老师改编的《欢乐的新疆》推向高潮的时候,突然筝弦砰崩而断,全场观众同时大惊,父母立即瞪大眼睛汗湿前额,不少的人都为她捏了两把汗。众所周知,选手最怕的就是突然的以外所带来的干扰,大赛场上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使选手出现气馁退场或是破罐子破摔现象而前功尽弃,可赵勃楠却沉稳、恬静地将这一以外处理得绝妙无缺,她先是颔着微笑缓缓站起,接着向评委、观众谦致一躬,然后轻盈地回眸下场,待到大会工作人员撤下古筝换好琴弦摆好琴凳时,她又迤逸上场,再次向评委、观众致意后,又柔抬玉臂、轻舒纤指,一曲更美妙、更流畅、更动听的筝声从她的指尖飞了起来,立即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切就像赛曲里故意安排的情节一样,这一切天衣无缝而且更是锦上添花。评委不得不打了最高分,所有在场人员无不赞赏这种顶尖的素质和大家风度。
在大连市第二届服装节上,他们受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去为中外友人专场演出,在他们正式采排那天,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服装节组委会的有关领导及有关外宾、观众共同来到现场观赏审看,正当台下的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演出欲进入高潮、全团30多人合奏的大型古筝乐曲《延边舞曲》逐波而上时,全场灯火倏然灭掉,停电了,台上一片漆黑,台下人声骚动,可他们却处变大惊,临急无恙,像任何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不约而同的玉指不停,音韵如初,这声音在黑暗中更美妙、更清悠、更激越、更动人了,观众被这种声音和状态所感染,也逐次静了下来,后来静得连掉在地上一根针的声音都可听到,人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聆听他们那样清晰奔放、吉祥热烈的筝声,跟随着乐曲进入了延边人民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欢悦意境,直到结束后的好长时间里没有反响,接着突然响起了暴风雨一样的掌声,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由衷地感叹他们的优良素质、高尚的艺德和娴熟的技艺。
他们的这种精神和素质,后来在中央教育电视台特邀他们录制20集古筝专业教学片时,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加充分。
2001年4月,在中央教育电视台的近20多天的录制工作中,那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精神,精湛的讲座能力,无不给摄制组的同志们留下深刻印象。事后,中央教育电视台的同志们曾对他们有这样的评价:“王天一这支队伍,是一个谦虚谨慎、朴实无华、纪律严明、特别能战斗的德艺双馨的职业文化团体,30多人的演出组,真正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他们常常连续工作到深夜,饿着肚子一遍遍演奏,没有一个有怨言的,他们有本事,不傲气,年轻漂亮,不骄气,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局外人都感觉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他们非常尊重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劳动,每个工作人员都对他们给予了人格上的高度评价,接触这么多的文艺团体,没哪个能赶上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的。”是啊,中央教育电视台摄制这部教学片时,他们有时早上7点钟走进录音棚,晚上12点多种才回到驻地,尽管这样,他们还要仔细推敲第二天的讲座内容,进行学习和预讲,为的就是讲好、讲懂、讲精,不耽误电视台的录制时间。
这样的素质体现在他们演出中,效果当然是好上加好,正因为他们具备这样优秀的素质,才使他们风雨无阻,无人不羡。
这次他们的这种精神、这种素质、这种风格和这种技艺,更得到强化和激增,他们的活力和美感得到了空前的展示,体现出了他们的筝艺和人品的巨大魅力。
他们第一个节目是古筝协奏曲《化蝶》,筝声一起,那徐徐春风、融融暖意、潺潺溪流、阵阵花香就扑面而来,仙音天籁般的声韵将人们倏然带入那碧野青青、鲜花曳曳、彩蝶翩翩、日丽天蓝的美好境界。那一个个纤逸清丽的演奏人员更是令人目不转睛,那薄如蝉翼、随形飘动的服饰裙带,那柔枝弱柳、俯仰回旋的袅娜形体,那如飞似舞的纤指玉腕,那传情溢绪的表现,简直就像仙境盛会,天外乐典。乐曲蜿蜒徐进,那一波波筝声,那一幕幕景境,那一种种场面,更是美不胜收,使人忘情遂意。领奏的姜淼更是心神凝一、情艺合璧、形体随着旋律曲舒俯仰、月隐花迤,绮丽的面容似水如花、抑畅更迭。流莹凤翼般的手指,时而在筝弦上环绕交错、时而在筝面上翻飞跳跃,那纤细、清丽、哀惋、雄浑等各种音效从她的筝中飞翔缭绕、回旋交融,再加上全组人员配合默契,照应细腻,烘托劲洽、神思凝合,更使这首筝曲听如行云流水、绿诉红吟,感如清溪甘露、陈醇佳酿,将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清纯、十八里相送的情意、楼台相会的生死倾诉、投坟同尽的壮烈沸腾以及化蝶后的蝶舞清风、花间绿柳、相随相戏、天长地久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画。一个节目下来,举座皆起,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参会的观众纷纷离座跑回住处或急打电话,异口同声地招呼和告诉同行与同伴们:“快来看看吧,他们的节目真好看哪”,“快来看哪,这台节目好看极了……”演出不到20多分钟,观众席上全坐满了人,连走廊过道上都站上了观众,原来未开放的场内电视摄像机,也都纷纷亮起了红灯,破格地紧张工作起来。王天一与全团人员倍受鼓舞,激情陡增,为演好这台节目平添了更大的劲力,只见他们轻弹慢拈,急拨劲扫、微挑弱摇、狂轮重击、起落如舞、交流互动,一种古典的、新鲜的、传统的、时代的紧密融合、活泼完善的暂新形式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创造了从未体验过的古筝奇效,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示范作用。这种丰富的技法,全新的表演形式,这种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表现乐曲的主题的独到风格,如一股清风、一扫古筝界的陈冗、滞闷的状况,为古筝界带来一种暂新的境界与感受,像深潭突然注入清流,像平地兀起一座山峰,使全会人员同受震动,王天一的女子古筝乐团竟是这样优秀,节目竟是这样出类拔萃。他们所具有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是以前筝界所从来没有的,他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确实是与往不同、与众不同。深受观众的喜爱,受到几乎所有到会的专家的肯定与赞赏,他们的演出还没有谢幕。就有不少观众和会议代表涌入台上,同他们交谈、请他们签名、请他们演出、留他们任教、甚至有的人当即就要拜他们为师,改学他们的筝法。这次古筝研讨会因王天一乐团的演出,给整个古筝艺术带来了生机。这次演出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研讨会组委会主任、中国音协书记处书记冯光钰看完全场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香港的一个古筝家说:“他们如同洪水猛兽不可阻挡啊”。
紧接着,也就是此次研讨会后的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请进了国家级专业教学的荧屏,拍摄长达20集的古筝教学示范讲座专题片,这与中央教育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伯乐精神和先见之明的洞察力分不开,总编导贾轶伟为什么选择王天一这一全不是科班出身而又全部自学成材的队伍,他的理由很有见地:“我们没看重他是否科班出身,而看重他的实际能力,我们没看重他获得的那么多的大奖,而是看全国有20多个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和教育中心纷纷高新来聘请他们任教,我们没看重他们是什么级别,而是看重他们演出效果的突出……”这正是贾轶伟和他的工作人员的可贵之处,在他们长期的实践中早已见惯了这样的现象,即真正有能力、干事业的专业人才很少去爬职称、级别上那些条条框框的门坎,那是一些急于得到待遇而又不思事事的人,才有时间去做的事,更有许多是花钱买的职称与头衔充数其中。看重这些,也许真就见不到真功夫、真水平和真效益。贾轶伟是尊重实际、尊重第一手材料的人,他通过大量的调研、了解、对比、分析,才最后冒着风险选中了他们,结果证明他们选对了,选准了。20集长度的首部大型古筝教学专题片一举获得成功。
这部古筝教学片刚刚播出几天,就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各地观众空前的关注和欢迎,每天来人、来函、来电咨询、邀请他们的接连不断,教学栏目的电话不够用,就把电话打到其它各部、总编室、办公室,甚至打到台长室。有一天竟接到电话50多个,播出的前十天里,共接到电话3132个,前来联系学筝的、聘教的、演出的、合作的更是络绎不绝。其中最值得一提、最富有筝史意义的是天津的潘海新、潘海伟两位民族乐器制造专家,他们兄弟俩在电视里看见这样一支乐团,高兴得他们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节目未等播完,就连夜顾台汽车带着他们新研制的古筝来找王天一,原来潘氏两位乐器制作专家,也早已与王天一所见略同,十几年前就感到中国古筝的缺憾并一直致力于弥补和完善,使中国这一最美丽、最辉煌的“百乐之师”乐器的声区组更加和谐、广阔与完美,他们为实现这一心愿,整整经过了14年的刻苦专研、反复实践,终于研制成了十二平均律转调并通过专家鉴定,获得国家专利。这种筝不但能进行五声、七声音阶弦序排列的演奏,还能进行五声、七声弦序排列的混合演奏,更能进行十二平均律音阶弦序排列的演奏,弥补了恰年古筝的不足,从根本上解决了古筝缺音少律、转调困难的最尖端、最艰难的问题,使中国古筝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古筝理论和技法的落后,这种古筝一直被素之高阁、闲于冷宫。这次王天一见了却欣喜若狂,胜遇知己,他不顾刚刚录制完20集古筝教学片的辛苦与疲劳,有投入到这种筝的理论建设、技法探索和乐曲创作之中。王天一又一次发挥他的综合特长,表现出他对古筝研究的深厚功底和高超技艺,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严密推敲、准确定位,不停地专研实验,终于又完整地创立了这种筝的理论,归纳出整套的技法,创作出适于这种筝演奏的20余部(首)筝曲。王天一把这种筝定名于新筝,他发现、创立、归纳的技法也被人们称为王氏筝法。
这种新筝理论无论是从外型转调筝的发声原理到具体使用操作的记谱方法,还是从多种弦序的演奏方法到多首曲目的具体演奏形式,都贯穿着科学依据,都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演奏实践,同时他创作的新筝乐曲,使新筝征服了无数的古筝爱好者,充分地反映出古筝新筝广泛的使用性和极强的表现性,中央教育电视台又一次慧眼识珠,请他们再次进入荧屏,又成功地录制了15集古筝新筝教学片的大型节目。
这两次古筝新筝大型教学片的录播成功,使他们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找他们学筝的人竟比平时增加了几倍,要观看他们演出的更是挤破门坎。特别是受到了有关领导和音乐界、尤其是筝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著名音乐家陈晓光、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冯光钰,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琦、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秦永诚、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晓丹、著名作曲家徐占强等纷纷撰文,赞誉王天一这个乐团、赞誉中国教育台退出这么好的节目、表达他们看到这个团古筝示范讲座的喜悦与振奋。其中以陈晓光、冯光钰、秦永诚、辽宁民族音乐协会会长王卓、著名音乐家李序、付晶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文章中,认为王天一从四个方面为古筝艺术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一是通过走进文化市场来发展壮大文艺团体和从艺团队,他们即不靠国家投资、也不靠国家提供场地和联系业务,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艰苦奋斗生存发展。全团的工资和活动经费,完全靠教学和演出的收入支付,应该说这个团的经验很值得一些艺术团体借鉴。
二是古筝新筝理论研究建设和曲目编创硕果累累,该团艺术总指导王天一和王居野撰写的古筝新筝理论专著,先后荣获国内 4项科学成果大奖和“威尼斯之最”的称号,他们编写的《中国古筝流行金曲》等5部专集,由文化部所属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单位出版发行,王天一创作的《秧歌情》、《赶集路上》、《红山魂》等几十部(首)古筝曲目被列为中国名曲,广为各地筝家演奏,作为一名职业官员能取得如此成就,确实难能可贵。
三是继承和弘扬古筝表演艺术成果显著,王天一多次率团参加或举办专场晚会或音乐会,多次为外宾和驻华使节演出,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多次参加艺术大赛。在各种演出和大赛中, 王天一的所有学生都运用了前所未有的新技巧,对古筝演奏这种古老艺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对古筝的普及教育做出突出贡献,他在全国部分地区建立了几十个培训中心和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古筝人才2000多人, 在训人数达万人以上,该团培训的学员涉及到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古筝艺术的普及、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古筝艺术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特别是对他推出的新型转调筝的演奏艺术,专家学者们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以冯光钰为代表的众多的民族音乐家、演奏家们, 称他所创立的这种新型转调筝的演奏理论、演奏技法及创作的筝曲,是对古筝艺术历史性的贡献,是古筝艺术进入新时期的兴盛之本,是今后众多演奏家们所努力的方向。王天一由此被古筝界乃至音乐界称为中国新筝第一人,他的古筝新筝艺术被公认为古筝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确实,王天一整理、创新、完善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古筝新筝艺术理论,首次将其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对指导、普及、发展、提高古筝新筝艺术将发挥巨大和深远的作用。另外他对古筝艺术的演奏形式和技法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充实,在形式上明显摈弃了埋面低首,自沉如睡等许多陈旧形态,而融入了大量的民乐、洋乐、歌舞甚至戏曲中的有关形体、动作、表情、交流等形式,以最大限度、最佳程度、最恰状态表现乐曲的思想情绪为标准,以最为合理,最为倩丽、最为协调的意境表现为要求,大胆的使用、融汇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华,从而创造了交流互动、态式丰富甚至弹舞相益的崭新形式,活跃、美化了舞台视觉,丰富、拓展了舞台情境,大大提高了古筝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演奏效果。尤其可贵的是他整合了全部传统技法,又发明创造了大量新的技法充实融汇进古筝演奏 之中,据专家统计,在他们的讲座和教程里,就有80多种他独创的技法使用在演奏实践当中,其中的“砸扫摇”、“轮拨颤”、“摇后颤”、“起身抓扫”等技法,都对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感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成为目前中国最先进、最科学、最权威、最具审美价值的系列演奏方法。他开辟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古筝艺术的途径,他更加坚定地在这条路上再去探索、攀援,他将自己的乐团正式定名为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恰在这时,他们又臝来了进入北京中山音乐堂向有关领导、专家、外国使节及首都群众代表汇报演出的难得机会。北京中山音乐堂被誉为中国的“金色大厅”,是中、外最具权威、最具实力、最具水平的一流音乐团体才有资格进驻演出的场地。由于他们节目的精彩出色,全场观众不时暴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许多想临时看一眼的工作人员都被吸引在台下,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原想看过一半就去参加其它的外事活动,这时也留了下来并派人传话给王天一,“中场不休息,我要看完。”看完后又打破原来的计划,上台接见王天一和乐团演员,又主动提出和大家合影座谈,并赞扬道:“我检验音乐表演的标准就是四个字:好听好看,你们够这个标准。”中国文联主席李树文,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冯光钰等众多领导和专家都给予了更高的盛赞和更大的希望。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进行几番追踪,特别是通过这次演出,也看中了王天一这个乐团,全员通过将其邀归旗下,于是,“中国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的牌子便争辉于国家级的大型专业文艺团体之中。
至此,王天一在中国的音乐界已置于出类拔萃的著名专家的位置,他的成果奠定了他作为古筝新筝理论技艺“集大成”的基础。这时有的朋友想让他说几句话,那就是针对以前的质疑和发难做一下拨正或回敬。这样的话在几年前的“大风杯”古筝大赛中就有人让他说,在99’全国声乐器乐大赛后和扬州古筝研讨会的演出成功中也有人让他说,但他一直没说,大家以为他忙来不及说,或是形势不便于说,这次他绝对置于众望所归的位置的时候,大家又让他说,他也应该说,可是王天一拒绝了这种劝告,他说“学术发展历来有所争议,有时气不过说些过激或不公平的话也再所难免,我们不能纠缠在这种争议上,更不能泄私意给别人难堪,我们应该以事实说话,以成果说话,实践是检验艺术的唯一标准,现在大家都逐步在学习这些古筝新筝理论和技法,这就足够了,我们的力量不是下在这种个人的恩怨上,而是要花在古筝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上,用这个精力、这个时间来研究、推进我们的古筝艺术不是更有意义吗?”一番话说得朋友们心服口服,肃然起敬。
王天一就是有这样宽阔的胸怀,海纳百川、峰携万刃。王天一就是有这样屈己待人的高风亮节,谦虚谨慎、不馁不骄。功过是非由人评说,自己则潜下心来,为“让古筝走向世界、让全球响起筝声”的目标躬耕不己、无遐他顾,他这样为人处事,他更要求他的学生、他的团体职员这样为人处事。他在教学生古筝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品质和道德的培养。他常常告诫大家:“要有艺有德,德艺双馨,要心怀开阔,不要嫉贤妒能;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武大郎开店;要靠自己的本事往前迈进,不要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要有本事往外用,不要当炕头王搞窝里斗;要在学练筝中下功夫,不要在整人上做文章;要靠弹奏水平夺奖杯证书,不要靠花钱贿赂买荣誉。”“要弹好筝,首先要做好人,论好筝,要弹感情,弹心绪,不要弹音符,用手弹筝,乃为筝匠,用心弹筝,方为筝家。情景交融,则入佳境,心手合一,始生妙音。”这种宗旨贯穿在他教学的始终,这些话严格地保持着他的团体的纯洁性与战斗力,这是他的学生们之所以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有着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突出的团队精神,有着高超娴熟的技艺,有着一流演奏水平与效果的根本之所在。这种宗旨不但是他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对当今社会状况的总结,我想我们的各行各业如果都这样去做,也一定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的。他正是以这种精神和品质,促进着古筝队伍的提髙和壮大,影响着整个古筝艺术的发展和进程,他正因为做到了这些,为中国的古筝界所推崇,他正在被全国乃至全世界古筝爱好者和观、听众所瞩目。
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党、政一班领导人,看到了王天一的声誉与影响不断提升,这批班子成员更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他们纵观世界的文化产业风起云涌、价值无限,在美国、日本,文化产业已成为仅次于军火、汽车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西欧、南亚等许多国家也已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国也正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还具有改变人的意识、树立所含观念的独到作用,是提高知名度、赢得人们向往的无可替代的举措,一直受到优秀政治家和各国人民的重视。古筝的完善与普及,代表优秀的中国乐器将走向世界,将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加盟。为此,他们决定,争创“中国筝岛”的美誉,全面打造筝文化的名牌,使葫芦岛更快地走向世界,促进全市的经济建设更快地发展腾飞。他们为争取以筝文化为先导的发展契机,做好“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大文章,进行了强有力地吸引人才、构建格局的工作。2003年1月,葫芦岛市委、市政府正式通过安排王天一为市委副秘书长的决定,诚邀王天一来葫芦岛市担负起建设筝岛的光荣而繁重任务。
王天一时年已50岁,他在朝阳市整整生活工作了26个春秋,如今要离开这里,他确实舍不得,舍不得朝夕相处的亲人和同志,舍不得别离干旱贫脊但却极力奉献的山岭土地,舍不得他曾 为之奋斗、欲让这里辉煌的故乡城市,那夜他久久无眠,那熟悉的星斗和那久伴的街灯,那走过千百遍的街巷,那日日与他相依的楼群,此刻就像牵着他衣襟的父母,就像抱着他双腿的儿女,让他不忍迈步、不忍离开。但是,男儿有志,岂限家园,以宏愿酬乡情,这是王天一更大的心怀与抱负,葫芦岛市的领导和人民对古筝有无限的热情,葫芦岛市有一大批甘愿投身奉献给古筝艺术事业的青少年学生,葫芦岛市有千万个望子学筝的父母和家庭,那里和古筝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早在1996年,王天一就开始在海滨城市葫芦岛建起了古筝教学中心,派出了筝家级的刘晓悦、王昕阳等最优秀的古筝教师来葫芦岛任教,王天一也经常来葫芦岛讲学授课,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学生的聪慧,涌现出了一大批古筝 爱好者,并出现了赵勃楠、李姝慧、赵晶晶、张燕、高珊、曹含憷、王芸等众多的优秀古筝选手,特别是赵勃楠,仅仅学筝七年,就分别获得“大风杯”古筝大赛儿童组优秀奖、全国少儿声乐、器乐大赛古筝组金奖、代表东方女子古筝乐团分别参加了中央教育电视台20集大型教学片《中国古筝新曲选讲与示范演奏》和15集教学片《中国新型转调筝》的录制工作,参加了北京中山音乐堂大型汇报演出会并独奏了高难度的王天一的筝曲《威尼斯之夜》。特别是在2000年10月,赵勃楠成功地举办了个人古筝演奏音乐会。会上她共演奏了 20余首乐曲,以独奏、领奏、重奏、对奏、齐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她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体现出了他聪颖的天赋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由于这次音乐会的成功和中央电视台的录制播出, 聚焦了成千上万名古筝爱好者的目光,激发起了许多人学习古筝的热情,赢得了全市上上不下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在那里更有益于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光大,那里更有利于他“让古筝走向世界”、“让全球响起筝声”的夙愿早日实现。
2003年1月,他告别生他养他的故乡,只身来到葫芦岛市就任中共葫芦岛市委副秘书长,同时也将他所领导的、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所属的“中国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带到萌芦岛市安家落户;姜淼、王冬婉、马娜、陈古音、刘晓悦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也在葫芦岛市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竞展新姿。他们落户葫芦岛的当年,就引来了中国首届古筝新筝大赛总决赛,一群群古筝界的金色凤凰莅临翱翔于葫芦岛的锦山秀水,美妙的筝声缭绕在葫芦岛的晨夕晚霞之间。这次大赛总决赛,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名古筝新筝优秀选手参加夺冠折桂的激烈角逐, 她们各展才华,各献绝技,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使整个赛场紧张热烈,好曲连台,掌声选起、喝彩飞扬。紧接着国际古筝新筝大赛决赛及汇报演出又于2004年春天引进葫芦岛市,来自世界五大洲古筝演奏家们,将中国著名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春寒秋诉》、《赶集路上》、《秦桑曲》等古筝乐曲演奏得维妙维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醉人心脾。
在这两次大赛上,王天一这位国家一级作曲、教授、著名古筝家,本该担任组委会的成员或大赛评委,但他谢绝了邀请,仍作为一个参赛团体的领队和一名普通的观众。王天一不担任评委或大赛负责成员,这使大家大惑不解更为之挽惜,互相疑惑的交流的眼神里,仿佛都在问一个为什么?当与他谈起这些问题时,他有感而发:“我也愿意出任评委,因为这毕竟是这么多年难以遇到的机会和荣誉,我未做评委,在有些同志看来对某些选手的认可程度可能有些影响,但这影响不大,那么多中外知名的民乐专家、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当场打分评定,就已具有最高的认可价值。另外我不当评委,可防止门户之间误会,这次大赛中有许多是我的学生,大多数参赛选手演奏的是我的作品,我若是评委,人选的多了,显然会产生误会,最重要的是我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古筝艺术,我们东方女子乐团的实力和所有学习我们的演奏技法的学生们,到底在全国古筝界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在广大的群众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所以只好忍痛割爱,不能出任评委。”但尽管这两次大赛他都没有出任评委,但他的学生却取得了全国和国际古筝大赛的各项冠军,多项亚军,有70多人获奖的好成绩,姜淼、王冬婉、 赵勃楠、陈古音、马娜被有关部门授予青年筝家的荣誉称号,音乐界的众多行家称她们几个为古筝新筝界的五朵金花。其它如刁雯馨、张筱勃、马秋月、王维、王蕾、王巍、叶旋、丛阳等一大批新星萃然升起。
这两次大赛,尤其是国际古筝新筝大赛的圆满成功和王天一的学生取得的骄人的成绩,使王天一让古筝走向世界,让全球响起筝声的愿望得以逐步成为现实,来自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都为王天一的筝声筝法所陶醉,所倾倒、所折服,他们争前恐后,当即与王天一和他的学生、乐团团员们拟定, 要在本国准备开设王天一古筝新筝教学中心并请他们前去任教,当时就议定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意向,中国古筝新筝艺术 教学开始走出国门,开始在世界各地逐次落户,中国所独有的美丽筝声即将响彻许多国家的城市,响彻在那里人们的心中。
王天一的古筝新筝艺术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看到和听到他的筝艺的人们都赞不绝口,没齿难忘,虚度啊哦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听了他和他的学生们演奏的乐曲,更想看看他们的演出,一封封邀请函,一个个演出预约,带着五大洲各国各地区人们的迫切愿望雪片一样飞来,这带来了他们演出的火爆市场,也带来了他们的繁忙和劳累,更给他们的愿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4年1月22日,他们在爱尔兰热情的遨请在中,在中国驻爱尔兰大使沙海林的安排和国家文化部的派遣下,迎着满天瑞雪和风,王天一率领16人的古筝演出团乘坐飞机直抵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终于实现了中国古筝艺术专业团体跨出国门的梦想。
他们代表中国艺术界参加了爱尔兰盛大节日中的“中国文化节”,在文化节原计划中,本来只有他们3场演出,但由于他们的节目出众,美妙多姿,喜气充盈又回肠荡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导,各大路牌街板大幅介绍,各个团体,各处群众均以他们先睹为快,场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演出中更是掌声几示不落,幕布几谢无合,喝彩声此起彼落,叫好声接连不断。他们面对这样的观众欲停不能,欲罢不忍,结果他们整整演出了12场,并在2005年元月又接到爱尔兰方面的邀请再次轰动都柏林,市政厅、演播室、剧场舞台、国宴大厅、大广场均留下他们演出的身影和他们所带来的欢笑之声。在爱尔兰演出期间,王天一不像在国内非重要演出不登台演奏,而是有几场演出竟亲操名筝,登台献艺,尤其是在国宴大厅、中国大使馆官邸为爱尔兰总理艾亨、总统玛丽•麦卡利斯及众多高官、名流的演出中,均亲自参加演出,展示出他那令人叫绝的技艺。
王天一自从他投身弘扬古筝艺术的行列之中,从未间断过锻炼和提高,他结合整理传统技法和提炼每种方法的表现黄金点,他结合乐曲的风格意境、创造选择最佳的表现方位、力度和技巧,在他撰写的《中国古筝名曲句句教》、《中国古筝新筝艺术》等多部教材之中,将这种理论和技法都贯穿进每首乐曲和每个乐句之中,对每一乐段都进行了精益求精的处理,即对每一种处理他都要坐在筝前反复实践,直到达到局部和全局的效果全部贯通满意,直到使学筝者即有章可循,又有充分的创新发挥余地的程度,他才停止演练,可见他对古筝艺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他的古筝技巧又有多么精深纯湛。
他正是在这种反复推敲,深入研究、刻苦实践,选优集萃中,使自己成长为著名音乐家。他臂腕临筝就可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他指落筝鸣便可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珍籁之音。在爱尔兰诸位高官、社会名流、知名音乐家等广大观众的众目瞪瞪之下,王天一徐徐拨动了琴弦,紧接着的一个明显的王氏筝法中的起身环抓扫摇颤,奏响了中国著名古筝乐曲《秦桑曲》。 《秦桑曲》旋律湍荡回 婉,曲调明丽跨亢,对比适度,宏微融通,是一首极其复杂、难度聚集的著名筝曲。王天一在乐曲情感的流程中,腕臂起落,十指如飞燕点水,俯仰迂侧,形体以临风玉树,时而微音徐徐如羽舞轻风,时而丛声急急以暴雨骤降,时而弦单声清如黄鹂鸣柳,时而混响合聚似呼啸江河,他特别运用了双手分弹,急拨慢点的揪挑扫摇的合弦手法,凸显了戏曲中紧拉慢唱、重吐轻吟的效果,使乐曲中那自由秀美田园风光中的紧张繁重的劳作,欣逢收获喜悦中的官府豪强的横征暴敛,遭劫后家图四壁冷寂中的呼天抢地,怨恨愤慨沸腾中的默默泪流的这种喜悲转瞬,急缓交织、静动间杂、冷热合异的景境情感,表现得纤毫毕现、细腻真切,仿佛你就在那一片片枝紫叶绿的桑林和那一群群扬袂拖裙的釆桑女中间,你更感到血汗换来的收获未及品偿便被官府豪吏强抢而去的痛彻与绝望,真正达到了“一声筝吟汗万点,一曲秦桑泪千行”的极至效果。筝声悦人心脾,情境感人至深,高官和音乐名流们不时暴发的掌声简直要把大厅 的棚顶掀翻。表演一结束,全体观众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边流着泪水边报以更加热烈、更长时间的掌声,以致于王天一几次招手致谢,也不能把掌声平息下来。
他们美妙的筝声,美丽的身姿,倾倒了爱尔兰的朝野上下,12万观众赞不绝口、数看不厌,爱尔兰的总统玛丽•麦卡利斯、总理艾亨等政府高级官员分别接见了他们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对他们成功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赞扬。当地许多人要求留下他们,跟他们学弹古筝。当然王天一答应了他们,并将在那里开办中国古筝新筝教学中心。
这两次出访演出都取得极大成功,受到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 的嘉奖,沙海林大使还特意明传电报到国家文化部、辽宁省委宣传部、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为他们请功。自此以后他们的出访任务接连不断、应顾无遐、先后访问了朝鲜、荷兰、意大利、韩国、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当然所有演出都好的出人意料,场次和观众都是当地其它演出时所无法比拟的数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其中最值得讲述的是他们在匈牙利的出色演出,倾倒众多艺术家的奇事。2005年4月3日,他们踏上了匈牙利的大地,代表中国参加第25届布达佩斯国际艺术节的大型演出,布达佩斯国际艺术节属世界大型艺术活动之一,汇聚于此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90余个最有影响的艺术团,上万名世界一流艺术家,在这座城中一展才艺,争辉斗妍。艺术节开幕这天,早早的就有几万名观众汇集在市中心广场准备-睹各国艺术家的风彩,待到王天一的古筝新筝乐团的演 奏员们上场之后,那新颖的乐器、那清润的声音立刻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当姜淼、王冬婉演奏起他们的保留曲目《打虎上山》时, 台下一片沸腾,两位艺术家连续几个王氏筝法中的“起身刮抓”的绝技之后,便开始了揭示主题音乐的演奏,她们在运用“和声抓”、 “分指抓”、“连续扫摇”等独家技艺之中,时而昂头甩发,时而俯身击弦、时而侧首轻抚、时而积力重弹,那行云流水般的曲调,那激昂 起伏的心绪,那有滋有味、有板有眼的韵律、那轻重有序、急缓有别的节拍,随着她们的玉腕纤指泼洒奔流,索绕荡漾,作品中那人民军队战士杨子荣打入敌人心脏、誓要歼匪擒王路上的雄姿和豪情表现得细致如微,可视可感。将台下的数万观众齐齐感染,竟然身不由己的大声叫起“好”来。接着赵勃楠的演奏又为演出锦上添花, 赵勃楠是王天一亲授并很器重的古筝青年演奏家,自她专场古筝音乐会成功之后,更加契而不舍,苦练不歇,筝弦弹断不计其数,光弹秃的鹿角弹甲就有半斤之多,她的筝艺超凡出众,炉火纯青,她不但摘取了全国古筝新筝大赛、国际古筝新筝大赛少年组冠军的桂冠,而旦现在受聘于内蒙古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古筝新筝专业的讲师,是我国筝界—名突出的演奏家,她的演奏当然也是艺惊四座、全场哗然。那欢快活泼、流畅优美的曲调,那天髙云谈、舞动歌飞的感觉,令所有观众忘我雀跃,欢呼沸腾。这次演出不但受到了布达佩斯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引起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兴趣,他们纷纷来到王天一乐团驻地,参观中国古挙,探讨古筝新筝的演奏法,询问古筝新筝的有关问题,许多艺术家都表示有机会跟王天一乐团学学古筝,有的还想把古筝带回本国,开一个古筝新筝学校。
王天—率团频频受邀出访演出,使中国古筝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成为世界性的瑰宝,它在他们手中发出的声音,倾倒了所到各国观众,有时演出后观众要跟至他们的驻地追根问底,有时竟追踪几场,甚至追出国界去看,去听他们的演奏。一时间王天一和他的中国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成为世界观众、听众的话题,成了茶余饭后、社交聚会中的重要谈话内容之一,就连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们在出访谈判中,也不免谈上一些他们的古筝艺术,在这群庞大而广泛的观众、听众的眼睛里,古筝新筝音乐成为中国的国乐,他们认为中国的古筝艺术是世界上最美妙神奇的艺术之一。
我们中国的高层领导人更是独具慧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访古巴时,由王天一及其中国东方女子古筝乐团随同出国,并在两国政府的安排下,与胡锦涛总书记一起入座古巴党政首脑所在地的革命宫大厅,为两国领袖和高级官员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演出。一曲曲筝乐徐徐旋绕,如甜露甘霖洒落在每位在场者的心头,一声声筝音象晨光春风轻抚过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面颊肌肤,使大厅温馨亲合,吉祥融洽,最后一曲古巴交响乐名曲《关塔纳梅拉》又演奏得激跃欢欣、昂扬振奋,竟有许多官员随着乐曲打起拍节,全场人员都溢于言表,面满笑容,凭添了这次重要国事访问宴会的快乐合谐、团结友好的热烈气氛,两国领袖那满意,赞许的目光落在了他们的身上。事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都对他们高水平的演出给予表扬,尤其是古巴方面还希望他们再次光临,因为他们没看够这种美妙乐器及其美丽舞姿的独特演出。近日中国职业经理联合会也闻名而至,来函邀请他们在人民大会堂为全国优秀职业经理、行业名师颁奖大会的全体与会代表进行演出。这是她们建团以来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王天一和他的筝家们自然更是激情倍添、不同凡响、技艺卓绝,看的全场观众惊羡喝彩, 掌声雷动,当即有众多的中外企业家们要求与他们合影,邀请他们演出,共办古筝教学中心。成轼的演出又为他们洞开了广阔市场、无限天地。
在王天一不断出访,不断演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的扩大教学和加强培训,他除了在国内外社会力量办学教育中建立起古筝教学中心,而且还在许多大中专艺校院校中开设了古筝新筝专业,除了在青少年中普及推广古筝新筝教学外,还在众多中、老年开展古筝培训,特别是2005年夏季,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校开设了古筝新筝这一新专业并首届招生。沈阳音乐学院是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文艺大学,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前身,曾推出过《兄妹开荒》、《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众多的优秀民族作品,培养出冼星海、聂耳、付更辰、羊鸣、谷建芬、秦水诚、鸣戈、刘辉、雷蕾等一大 批优秀民族艺术人才,在民族艺术的发展中独树―帆,无以比拟,这次竟看中了古筝新筝艺术,增设了古筝新筝专业,并聘请了王天一出任该系教授,这填补了音乐教育史中的古筝新筝的教学空白,同时使古筝新筝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历史性的进程。
在他们美妙的乐曲里,在他们绚丽的身姿中,在他们努力不懈的发扬光大中,古筝,这一中国最古老、最神奇、最富有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倾倒了数以亿计的人们,被世界上众多国家的专业、业余音乐家和上至高官下至百姓的一致认可、接受和欢迎,把古筝新筝视为目前中国在世界最愿拥有、最感兴趣、最为珍贵的乐中瑰宝,古筝艺术也成为五大洲朋友最愿欣赏、最愿接触、最愿推崇的艺苑奇葩。
尽管王天一在全国各省,甚至各大城市中都建起了古筝教学机构,尽管沈阳音乐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众多艺术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古筝新筝专业,尽管他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古筝新筝教育中心,尽管各地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室等逐步开展起了古筝新筝艺术培训班,但由于他们不断出访、演出的巨大影响和古筝新筝艺术的无穷魅力,倾心于筝艺,要求学弹古筝新筝的人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这种形式的发展和人们对古筝艺术的需求,还是令王天一难于应付,应接不暇。他不但自己经常忙到深夜,不但把国内国际五大冠军姜淼、王冬婉、赵勃楠、陈古音、马娜及多次获奖的高珊、曹含楚、陈丽娟、刘晓悦、李姝慧、康尔白,韩美惠、刁雯馨、马秋月、王巍、王莹钰等一大批优秀演奏家、乐团团员全部派出教学,甚至将仅仅十几岁、学筝仅3至5年的小学员也派上了教学、培训的第一线,世界需要古筝,古筝也完全可以走向世界,他不失时机,未雨先缪,在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学中心都要安排1——2门外语课,都要安排中国文艺知识和外国风情的授课内容,为古筝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再次跃进、为“让全球响起筝声”的宏伟目标尽早得以实现而积极准备。
王天一将中国古筝推向了更加辉煌的崭新峰巅,创造了中国古筝艺术前所未有的热学局面,这种成就与局面使他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巨擘,也令他更忙了,更累了,任务更繁重了,但王天一觉得这更充实、更踏实、更有力量了。他更加辛勤、紧张、繁忙地工做, 更加坚定、笃诚、执着地追求,他在实践自己“让古筝走向世界”的诺言的路±,迈出更加迅速,更加坚毅的步伐,继续为他“让全球响起筝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走进王天一的办公室,客人不断,电话不断,公务不断,信函也不断,但他的桌上仍然摆着一篇篇完稿与未完稿的曲谱,这是他在百忙之中写的,这是他在众多事务的空隙进行的音乐创作,他在抓好演出、教学这两项弘扬古筝艺术的关键工作中,更注意搞好音乐创作。他知道好的乐器、好的选手、好的团队,好的发展形势,更需要好的筝曲。他每天工作后不管再苦再累,他从不间断创作,他用优秀的作品铺展古筝艺术持续发展的宽广之路,他用美好的乐曲赋予古筝新筝旺盛与永久的生命活力。他那由教学到创作到演出的三位一体的模式使古筝艺术振翅髙飞,给筝家、学员和听众一个永远美好、向往和需求的想象境界。
汗凝诗画、力夺天工,王天一在他投身发展古筝新筝艺术40年漫长而连贯的搏击与拓垦中,自1980年以来,他先后创作出版文学及理论著作12部,古筝新筝音乐专著13部,其中200多万字的我国首部古筝教学理论巨著《古筝教学法》和180多万字的我国首部新筝教学理论巨著《新箏教学法》对古筝和新筝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他创作发表古筝新筝曲目120多首,被中央电视台重点推出48部,其中古筝原创曲目《故乡行》、《春耕时节》、《赶集路上》、《喜奔那达慕》等曲目被评为中国古筝名曲,入选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一书,堪称为当代对中国古筝新筝艺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音乐、演奏大师。
收获了一串串亮丽而耀目的硕果,他的团队成为筝界最高档次、最髙声誉、最高品位、最佳阵容的顶尖团队之一,他个人也成为古筝新筝的权威专家,他的18部古筝新筝的理论、教学专著被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有关部门和电视台用他整理、创造的理论指导制作了古筝新筝艺术教学片35 集,先后创作发表古筝新筝曲目120多首,被中央电视台重点推出48部(首),并全部被各级电视台、电台录制播出,有16首被制作成MTV播出和发行,有20多首被选入古筝考级教材、有4首被认定中国古筝名曲,他亲手培养出全国、 国际古筝新筝大赛冠军13名,职业古筝家80多名,获各种奖励的多达300多人,他先后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全国文艺专著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一等奖、全国金星奖、全国园丁奖、全国弘扬民族文化特殊贡献奖等十数项全国性和国际性大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多次嘉奖,被推选为中国古筝新筝研究会会长。
今天,可以说王天一今非昔比,由困扰的坎坷荆棘、逆水塑风到夹路的繁花硕果、丽日天蓝,由昔日的孤径陋室、讫员送教到今日的千军万马、举界仰目,他的古筝新筝事业如春之绿草、夏之碧叶,漫城遍野、连绵蓬勃,成功的彩虹花雨正向他飞溉倾洒,祝捷的颂歌美酒正向他唱响举起。可他的境界总是更高一层,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功,这是13亿中华儿女,甚至是五千年祖辈父兄勤劳、善良、创造与富有的成功。确实,这是他的成功的基础,但也赖于他的智慧、力量、恒心、技艺和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只有- 个热爱祖国、珍惜民族声誉、报效养育亲人的人,才能发挥这个基础的优势,取得事业的成功,王天一的成功是对他为人、敬业、从艺的最好说明,王天一的成功,使中华儿女增光添彩,扬眉挺胸,使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四射、倾世醉人。祖国古老的大地,人民善良的内心,是不会忘记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奉献的。
王天一带着满身的征尘、带着满身的花雨、带着时代的目光、带着世人的期盼,还在古筝新筝艺术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扬帆奋迸,中国古筝艺术在他们倾力打造下,已成为鲜香四溢、枝繁叶茂的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灿奇葩,中国古筝艺术在他们今后的精心淬炼、普及提高中,也一定更会锦上添花、长风破浪。届时那誉如冠珠的古筝新筝,将聚集起全球更多人的目光和情结,那美妙、新奇、独到的神韵灵音,必将让全世界亿万听众,如醉如痴地沉浸在它那舒悦无垠的酣畅境界。
(王天一,汉族。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曲,著名作曲家、古筝家、新筝艺术之父。他曾先后任乡、县、区、市党政领导职务和省级群团领导职务,2009年调入北京工作,现任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新筝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筝新筝研究会会长、中国东方乐团团长兼指挥、北京市音乐家协会新筝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行业名师网编辑国文上传)